扬帆起航的泸县中医医院治未病科系列之三
治未病的现实意义(一)
“治未病”的思想首现于春秋战国时期的《皇帝内经》,虽然距现代久远,但反应在治病、治国、治事、治人方方面面,使人不得不佩服其永不衰退的思维科学性,其所体现的未雨绸缪,防微杜渐的预防思想对后世一直深远影响,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。伴随着新的健康理念,“治未病”有了更深刻的现实意义,将成为本世纪最有发展前景的领域。
一、治未病的养生学意义---无病自调
治未病在养生学方面重在无病自调,而调控的主要内容就是生命的规律、节律、节奏。体现在尊重机体自身内在的规律性,主动提高与自然界适应能力,在生命过程中尽量避免不良干扰,养生与修性同重,形神合一,达到无病自调的养生目的。
二、治未病的病因发病学意义---因病而防
中医病因发病学认为,疾病之所以发生是邪正斗争的结果。扶正是针对人体正气养生的结果,是因衰而防或无病自调;而驱邪是针对疾病邪气有的放矢的结果,是因病而防。治未病在病因学方面的内涵,主要体现有针对性的防御,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有邪必驱,防患于未然。
三、治未病的亚健康意义
所谓亚健康状态,多是指无临床症状和体征,或者有自觉病症感觉而无临床检查证据,但已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,机体处于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的低生活质量与心理失衡状态,由于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临界状态,具有双向性,如果经过合理的调理和维护可以走向健康,而没有足够重视则会质变导致疾病。
四、治未病的临床预防学意义
当疾病已经发生,既有了临床症状,又有了实验室检查指征,这就是典型的已病阶段,意味着机体已经出现损伤,必须进行修复。治未病在临床预防学方面的内涵,在于对治未病的概念落实到不同疾病治疗的各个病理改变的环节上,步步为营,节节防范。这一阶段的关节在于医者水平与患者对疾病治疗方案的认同度。
五、治未病的临床康复学意义
所谓临床康复,是疾病发生后功能恢复防致残,防后遗的过程。从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目的分析,实质问题是在于疾病已成后的节节防范,是贯穿于疾病发生后的各个临床治疗、康复阶段。中医所谓预防疾病再次复发的防“食复”“劳复”,仍是临床康复的重要补充。治未病在临床康复方面的内涵,在于及时阻止疾病致残或后遗或再次复发,这一阶段的关键在于各个病理改变的环节上的前瞻性。
六、治未病体现了先进和超前的医学追求
20世界末,全球医学界大讨论的最终结论是:最好的医学不是治好病的医学,而是使人不生病的医学。医学发展趋势由“以治病为目标的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”转向“预防疾病与损伤,维持和提高健康水平”。这一重大变化的显著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:一是由治病的医学转向保健医学,二是由关注人的疾病转向关注人的健康,三是在重视科学技术的同时更加重视人文关怀。(未完待续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